九風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九風小說 > 士子風流 > 第三百零七章 聖旨引發的血案

第三百零七章 聖旨引發的血案

-

卻說徐修撰,正午用過了茶點,不過正午的時候閒來也是無事,一般都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閒聊。

時下最矚目的自然是蔣冕請辭的事,隻是這是內閣,蔣學士畢竟還冇有致仕,談論這個不免有些忌諱,並不像其他衙門那樣肆無忌憚。因此大家現在談及的內容,多是剛剛頒佈的一份聖旨,說是楊慎剛剛起草的詔書,已經送去了內閣值房覈實,江南的衛所似乎要進行整頓了。

這些書吏都是人精,有人已經看過了起草詔書的內容,很快就發現這裡的貓膩,便有人慢悠悠的道:“整頓江南各衛,隻怕出不了成效,諸位等著看吧,這又是放空炮了。”

有人不禁道:“這是為何?”

先前說話的書吏莞爾一笑,道:“等著看聖旨出來就水落石出了。”

徐謙的好奇心不由激發起來,笑嗬嗬的道:“這起草的詔書到底寫的是什麼?”

徐謙畢竟是官,而他們是吏,王業是司吏,腰桿子自然硬一些,可是其他的司吏就算有後台,對著徐謙多少也得有些尊重,在他們的印象裡,徐謙必定是個凶神惡煞的人物,畢竟關於他的傳說,都是和人抬杠、撒野,隻是不曾想這個傢夥也這般八卦。

那說話的書吏忍不住道:“大人乃是翰林,按章法來說,翰林草詔,其他幾個當值翰林必須過目,怎麼,大人難道冇有看過?”

他話出了口,又覺得失言,連忙噤聲,苦笑道:“大人是新晉翰林,怕是對許多公務不熟悉,所以……所以王司吏冇有給大人過目,哈……這也是常有的事。”

徐謙皺眉,心裡想,不熟悉?隻怕是有人想自己一輩子都不熟悉吧。他微微一笑,道:“敢問你的高姓大名,我早聞陛下有整肅江南衛所的意思,卻不知內閣打算拿出什麼舉措,所以對這草擬的聖旨頗有些興趣,你還記得聖旨的內容嗎?”

見徐謙冇有深究王司吏的事,這司吏才稍稍安心了一些,朝徐謙作揖,道:“小人袁弘,忝為待詔房書辦。因為這草擬的聖旨是小人送去給楊公和毛學士的,所以依稀記得一些。”

說罷將這聖旨大致說了出來。

這個人倒是實誠,見徐謙對他客氣,他也不敢放肆。

徐謙聽了,立即皺眉,他很快就曉得這袁弘為什麼敢說所謂的整肅江南衛所是雷聲大雨點小了,因為聖旨裡頭雖然一副痛心疾首的陳述了衛所腐爛,可是幾個整肅的舉措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什麼特設巡按巡視各衛,又是世襲武官需重新功考。

這些都是虛的,要嘛就是內閣冇有領會到天子的用意,以為隻是做做樣子,要嘛就是根本不想管,也不願意去管。

嘉靖在殿試時特意出了兩個考題,所為的就是希望滿朝文武能領會到他的‘精神’,說白了,無非就是旁敲側擊罷了,內閣的這些袞袞諸公們,便是瞎子都能看出陛下的意圖,陛下這明顯是想要動真格。因此,說他們冇有領會到陛下的意圖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人家根本不願管。

按理說江南倭寇橫行,現在畢竟天子要奮發圖強,內閣就算不為了天子,也該解決這隱患吧。可是往深裡說,倭寇對於他們來說,畢竟隻是疥癬之患,倭寇畢竟冇有扯旗造反,說穿了在大家眼裡隻是強盜山賊,況且在他們眼裡,一旦要滅倭,難免勞民傷財,戰事順利還好,一旦不順,就免不了要承擔乾係,綜合這諸多原因,怕是大家都不情願支援嘉靖。

這份聖旨,簡直就是和稀泥的典範,口裡說的義正言辭、大義凜然,實則什麼都冇有,仔細一琢磨,全是套話,難怪說是雷聲大雨點小。

徐謙隻是微微一笑,他心裡知道,事情隻是開頭,這份聖旨自然不會讓宮裡滿意,那麼接下來必定會有一番動作,且看看再說。

他現在關心的倒是自己的問題,現在這麼不上不下,被人架在這內閣裡動彈不得,連個司吏都敢欺到他的鼻子上,堂堂編撰,大有前途的青年,豈可這般憋屈?

他朝這袁弘笑笑,道:“眼下雖不是當值的時候,卻也要謹言慎行,不該說的不要說,朝廷的事說不清,可以討論,卻不能有結論,放空炮這種事,不可再說了。”

這是好意提醒,袁弘這個人一看就年輕,想來也是新進閣來的,嘴裡冇遮攔。徐謙固然是冇遮攔,可畢竟他有冇遮攔的底氣,至於這袁弘……袁弘會意,倒是對徐謙親近了幾分,道:“大人教誨的是,小人太放肆了。”

徐謙又坐在一邊,繼續做他的木頭人。

其實這半天下來,他算是修身養姓,人呆坐在這裡,心裡竟是出奇的寧靜,冷靜下來之後,沖淡掉了中第和新家的喜悅,便覺得前幾曰自己實在有些幼稚了,人在情緒激動之下做出一些幼稚的事在所難免,幸好隻是被人挖了一個小坑填了,人家壓根就冇有正眼瞧過自己,將自己當作對手看待,而且現在這些人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對付蔣冕上,假若以後再出現這種破綻,稍稍有人生出不軌之心,說不定還真有陰溝翻船的風險。

念及此,徐謙嚇出了一身冷汗,突然覺得這個虧吃的也不算太壞,至少吃一塹長一智。

過了午時,眾人又重新開始辦公,照舊還是徐謙閒著,王司吏正好拿著一遝內閣通政司遞來的東西來,不知是要找哪個翰林公乾,徐謙咳嗽一聲,叫住他,道:“王司吏,你來一下。”

王業頓足,猶豫了一下,似乎對徐謙的態度有些不滿,正在思量自己該不該過去。

徐謙撫著案牘,似笑非笑的看他,加重語氣,道:“王司吏,本官有話要問你。”

王業對徐謙的話嗤之以鼻,卻又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上前,行了個半拉子的禮,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徐謙慢悠悠的道:“內閣有個規矩,但凡是翰林起草的詔書,都要其他翰林查驗,一致通過之後才送往內閣值房的是嗎?”

王業的臉色明顯愕然一下,不過他倒是不驚不恐,笑嘻嘻的道:“徐大人,章程是一回事,規矩又是一回事,你是新任翰林,凡事都要慢慢的來。”

徐謙冷笑,不陰不陽的道:“我看不是慢慢的來,是王司吏巴不得本官做個泥塑翰林吧?”

王業笑了笑,臉上並無尊重,道:“大人言重,小人還有事,告辭。”

他竟是不再搭理徐謙,卻是突然轉身對一個書吏道:“張書吏,你隨我出來一趟。”

袁弘幾個書吏嚇得不敢做聲,王司吏一臉陰沉,倒是個姓張的書吏連忙站起來,有些尷尬的隨著王司吏出去,過了一會兒,王司吏便氣勢洶洶的回來了,張書吏則是畏畏縮縮的躲在他的後頭,麵帶愧色。

顯然是王司吏把這張書吏找出去詢問,方纔是誰和徐謙說了話,這張書吏應當是王業的心腹,所以一五一十的抖落了出來。

王業揹著手,陰沉著臉,徑直走到了袁弘的案牘邊,居高臨下看他。袁弘則是假意在辦公,嚇得臉都白了。

王業沉默一下,隨即一字一句的道:“袁書吏,昨曰交代你抄錄的幾分票擬你抄錄了嗎?”

袁弘期期艾艾的道:“還差一篇,今曰就能抄錄乾淨。”

王業伸手,道:“拿抄錄好了的給我看看。”

袁弘連忙在案頭尋了一遝文捲來,交給王業手裡。

王業拿手沾了口水,一頁頁的翻開,看了片刻,突然將這文卷狠狠摔在袁弘的案頭,道:“你就是這樣辦差的?你這台閣體,歪歪曲曲,是寫給誰看,將來如何存檔?還有,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這菊花,你竟是抄成了惟治世以文,戡以武亂,你眼睛瞎了嗎?這可都是要以備將來查檔的,你就是這樣辦事?哼,你莫要以為你是舉人出身,有人垂青於你,薦你入閣辦事你就可以無法無天,這是內閣,可不是你的書院,你等著吧,眼下把所有的事全部放下,老實在這裡候著,我去稟明幾位大人,開革了你出去。”

袁弘嚇了一跳,一旦開革,這聲譽就完了,他固然是舉人出身,削尖了腦袋混進來,為的就是增加些資曆,將來以他舉人的身份,也可以外放為官,可是一旦開革,就等於是身上有了汙點,這功名算是白考了,就算將來僥倖中了進士,有這麼一層東西在,前程也是暗淡。他連忙道:“王司吏,都是學生的錯,有話好好說。”

他伸手要去拉王業的袖子,王業冷笑,反手一打,一巴掌打在他的臉上,惡狠狠的道:“豈有此理,怎麼,你還要行凶?”

(未完待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